当前位置: > 论文中心 > 教育论文 >

“佳作”之审题立意

时间:2014-05-30 15:59 点击:
[摘要]审题,就是写作文前仔细分析题目的内涵和要求,理解题意,弄清作文题目规定的写作目的、选材范围、写作重点、人称及其他具体要求,以便明确主旨,确定体裁。审好题,不仅要看卷上文字,还要看透纸背,看清命题者的志趣和用心。总体来说审题力求准深新

  [摘要]审题,就是写作文前仔细分析题目的内涵和要求,理解题意,弄清作文题目规定的写作目的、选材范围、写作重点、人称及其他具体要求,以便明确主旨,确定体裁。审好题,不仅要看卷上文字,还要“看透纸背”,看清命题者的志趣和用心。总体来说审题力求“准”“深”“新”。要努力做到四点,一要整体把握文意,找最主要的命意。(先概括每段大意,然后明确核心话题);二要紧扣关键词,把准命题者的倾向;三要审准要求;四要从材料的因果关系中挖掘主旨。那么,考场作文临场审题该如何操作呢?本文就此进行探讨。

  [关键词]审题 立意 写作文

  [中图分类号]G623.24 [文献标识码]A [文章编号]1009-5349(2014)03-0163-01

  一、先利其器·审题

  (一)要审清关键词语

  近年中考作文题目大致有四种命题方式,即命题作文、半命题作文、材料作文、话题作文。四种命题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点,命题中突出一个或几个关键词,所以审题的第一步必须彻底弄清关键词的真正涵义。以下面两个命题为例:

  题目一:福建厦门市2010年中考作文题

  请以“打开一扇窗”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。

  要求:①根据提示,扣题作文;②体裁自选(诗歌除外)字数不少于500字;③正文中如出现本市人名、地名、校名,请用xx代替。

  题目二:辽宁沈阳市2010年中考作文题

  请以“用______丈量______”为题目,写一篇文章。

  要求: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;②诗歌除外,体裁不限,可以记述经历,抒发感情,发表见解等;③字迹工整,书写规范,字数600-800字;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、校名;⑤文中不得引用、抄袭本试卷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。

  两个文题尽管形式各异,但都需要临场审题时抓住关键词。题一的关键词是“打开”“窗”。“打开”包括着一个过程,一种变化。“一扇”意在提醒我们注意寻找写作的具体切入点,写作过程中注意保持笔力的集中以及叙议焦点一致。需要注意的是,一个是“丈量”,另两个则需要明白了“丈量”的涵义后自己选择进行补充,选题填什么就要写什么。

  此外,值得注意的是,审题还要做到主语的确定与角度的选择,审清题目的限制语,注意是否有隐语等方面,再和自己所掌握的作文素材相结合,确定写作中心。这一步的重点就是要细致、全面地领会题意,掌握题目的重点要求,为选材谋篇定准方向。从审题起,构思过程也就开始了,同时也就要考虑到表达什么样的中心思想的问题。通常来说,包含几个词语的作文题,往往有一个词是“题眼”,就是指这种情况说的。深入地领会了“题眼”的涵义,再进一步把选什么内容、表达什么样的中心思想都构思好,作文就顺利地迈出了第一步。

  (二)用好提示信息

  中考作文为了减小审题难度,往往提供一段提示性文字,这段提示性文字或多或少地指出了写作的方向和内容。因此,在审题时应注意研读提示语,充分利用好提示语。如题二中明确提出“除诗歌外,文体不限,可以记叙经历,抒发感情,发表见解等”,这就给考生划定了文题范围,除诗歌外可以写记述文、散文、议论文等。题一给考生明示了文体、字数等要求。

  二、先利其器·立意

  审清题目以后,就要考虑写什么或表现什么了。乐曲要有主旋律,文章要有主题。写作文总是有一定的目的,它往往是作者用客观的态度,去审视、认识、分析这个世界后,从生活中获得本质的东西和自己的感受,其中,这本质的东西就是作文的主题。立意,就是确定作文的主题,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写这篇作文,写这篇作文的目的。明确了写这篇作文的目的,我们在选材、布局、语言的选择、感情的倾向上才有方向性,才不至于打乱仗。主题与文章的优劣有着密切的关系,它制约了材料的取舍、结构的安排、语言的运用。如把握不住主题,就会“下笔千言,离题万里”,使人不知所云。

  一篇好的作文,一定有好立意。比如以上文题中的题一要求以“打开一扇窗”为标题成文。这个作文题目对考生来说不算难下笔,可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大:可以实写打开一扇窗的所闻所感;也可以虚写心灵、文化的、理解的、宽容的、友谊的、道德的、情感的……;还可以有感而发、畅论析理。既可以记叙、描写,也可以抒情、议论。可选择的空间很大,考生比较容易彰显个性,激扬文字,写出佳作。但正是因为其选择的空间很大,才显得这个考题的立意特别重要。

  (一)要联系实际,结算社会背景

  即把有关材料放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来思考,挖掘它的社会意义,能揭示社会的一般规律了,立意必然也就深刻了。

  (二)要举一反三,触类旁通

  事物之间往往是相互关联的,如果由此及彼,触类旁通,善于积累,精于联想,就能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中提炼深刻、高远的主题。

  (三)要推陈出新,避免从俗

  考场作文最怕的是“千人一面”“众口一词”。如果思维定势、思路狭窄,只是从题目的最近点入笔,就很容易导致立意肤浅、雷同。立意要尽可能放飞思绪、大处入笔,立意才能深远。

  责任编辑:武聪


   论文榜(www.zglwb.com),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、投稿辅导的网站。
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,寻求投稿辅导代理,快速投稿辅导,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:省级投稿辅导/国家级投稿辅导/核心期刊投稿辅导//职称投稿辅导。


栏目列表
联系方式
推荐内容
 
QQ在线咨询
投稿辅导热线:
189-6119-6312
微信号咨询:
18961196312